本报讯 (记者赵徐州)4月25日,“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’融入思政课教学”“手拉手”集体备课会在线举行。与会学者通过生动的集体备课会形式,真切体验到教学的责任与引导青年的时代价值。
引领青年增进“五个认同”。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提出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文化上深度挖掘,实现文化认同。在教学和研究中,注重实践调研,用理论、经验、案例解读政策,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。从历史考究中得出一般性与特殊性规律,构建民族融合的一般性理论模型,实现民族文化融合。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超认为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核是对伟大祖国、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、中国共产党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。这“五个认同”是马克思主义“五观”教育引领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纽带。
为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。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表示,中华文明始终坚持文明不分高低贵贱,坚持文明交流互鉴,尊重文明多样性和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。正是因为坚持这种社会主义文明观,才形成世界历史上代表人类进步方向的人类文明新形态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新繁荣,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。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晶表示,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就是要在教学中融入有关内容,帮助学生在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实体的基础上,促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。
友情链接: 190aa即时指数电脑版官方网站 | 190aa即时指数电脑版网
网站备案号: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:京ICP备11013869号
踢球者190足球即时指数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
总编辑邮箱:zzszbj@126.com 本网联系方式:010-85886809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-12层 邮编:100026
>